查看原文
其他

3个中国最早+2个世界第一!这个大展值得带娃去看,一手攻略来啦!

朵朵编辑部 耳朵里的博物馆 2022-08-04
点击上方卡片,关注耳朵里的博物馆

你好啊,我是朵朵~
 
国博又悄摸摸开了一个新展览:

👀
稻•源•启明——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
📍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1展厅
📅2021年11月21日起


这次的展览内容来自浙江,要说这里也真是块“宝地”,良渚文化把中华历史五千年夯实,而上山文化更是上推到了万年前。
 
和国博以前举办的「江口沉银」「玉出红山」一样,这也是个考古成果展。但整个展览的难度不大,这个主题和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。根据展厅展牌和墙上的文字、图片,以及场景复原、多媒体动画都能看明白。

 
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讲,可以来现场看看“最早的一粒米是什么样的?”
 
对于有点历史基础的孩子,还可以深入研究学习。比如我们都说“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”,为什么最早的文明会在这里孕育?是怎样的条件让这里能够种植稻谷,定居生活?
  
这个展览一共分为6个单元

那一个脚印从洞穴走向旷野
那一群人:上山人及上山文化遗址
那一粒米:最早的炭化稻米
那一缕炊烟: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
那一抹红:最早的彩陶
那一个时代:上山人和同时代“小伙伴”

近200件展品还原人类稻作农业最初的样子,赶紧和孩子踏上这趟万年时空隧道,叩响“远古中华第一村”的大门。
 

1、为什么要来看「上山文化」?
 
说到“上山”,你可能会感到陌生,这是2000年考古学家首次在浙江浦江县上山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
 
它刷新了人们对于世界农业起源的认识,不仅是中华文明形成初期的一颗“启明星”,也对世界文明充满重要意义。你可以先记住,这里有

3个“中国最早”👇
 
  • 中国最早的炭化稻米

  • 中国最早的彩陶

  • 中国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

 
2个“世界第一”👇

  • 稻作农业世界第一

  • 彩陶世界第一

 
而这些,你在展厅中都可以看到:
 
最早的炭化稻米

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(模型)

最早的彩陶
 

2、怎样看懂「上山文化」?
 
在这六个单元中,我重点推荐你看“那一粒米”“那一缕炊烟”“那一抹红”
 
①“那一粒米”
 
所谓“民以食为天”,中国人爱吃,讲究吃,但餐桌上的粮食是怎么来的?
 
回到一万年前的钱塘江流域,这里生活着一群上山人,他们是最早的农民、手工艺人和酿酒师
 
他们耕耘土壤,播撒稻种,经过漫长的等待,这些谷子终于每年都能开花、结穗,于是金色的稻田成为他们家园边最美的风景。
 
展厅里的真水稻
 
在这些人工培育的稻米中,有一些留存到了今天,其中一颗出现在这个单元的入口。
 
就是这粒靠放大镜才能看到的小黑点,改写了世界历史。展厅中的独立展柜设置,太人性化了,能够这么近距离观察这粒炭化稻米,必须大大的赞!
 
位于整个展厅C位的“世界上最早的炭化稻米”

继续放大看
 
可是怎么证明一粒稻米是人工驯化的,而非野生稻的呢?
 
 
展厅的三个实验台,可以帮助我们对比野生稻和驯化稻的“小穗轴”“植硅体”“颗粒长宽比”三个生物学特征,得出结论。
 
拿我们最好理解的“颗粒长宽比”来说,野生稻的长宽比在3.2以上,驯化稻的长宽比在1.6-3.0之间。
 
上山文化遗址发现的完整稻壳长宽比为2.7,可见它是驯化稻。
 
实验台上,自己动手做个小实验~
 
事实上,上山人不仅掌握了驯化水稻的能力,而且在利用水稻上,他们早就实现物尽其用、绝不浪费!
 
比如,他们将稻叶、稻茎、脱粒后的稻谷壳和陶土相伴,制作出了夹炭陶
 
掺杂稻壳的陶片
 
再比如让朵朵超级意外的,上山人居然会用大米制作米酒!
 
通过对一批上山文化时期的陶器进行残留物分析,研究人员发现,器物中淀粉粒具有发酵过的特征。上山人可能是将发酵过的米浆存放在罐子里,以此酿酒。
 
 
这粒在钱塘江流域生根发芽的稻谷,后来向北传播到了淮河流域,向南则到达了华南、东南亚、南亚,成为了全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。

 
今天,水稻养活了全世界将近一半的人口
 
②“那一缕炊烟”
 
一万年前,当其它地区的先人还在洞穴里过着原始的生活时,上山人已经率先走出了洞穴
 
他们在旷野上建造了自己的房子,过上了农耕、定居的生活。
 
 
这一单元,通过大量的考古发掘图片,展示了上山人居住的房屋类型,主要包括干栏式房屋、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式房屋
 
而这些房屋建筑的出现,是上山人定居最直接的证据
 
 
可以想象,在一粒稻米的背后,是一缕袅袅升起的炊烟。
 
那里,正是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先生所赞誉的“远古中华第一村”!
 
③“那一抹红”
 
存放和烹饪粮食的器皿又是怎么来的呢?我们可以在这个单元里找到答案。
 
 
夕阳下,灿烂的晚霞凝练成一抹静谧的红。

这抹红落在了上山人的眼睛里,出现在他们制作的陶器中。
 
 
说到彩陶,你一定想起庙底沟、半坡、仰韶出土的彩陶。彩陶的确是黄河流域史前文明的重要符号之一,但最早的彩陶是长江流域上山人的杰作。
 
陶盆底部的印席纹,说明上山文化已经有席子了
 
上山文化陶器很有辨识度,以夹炭陶、红衣陶为典型,分乳白彩、红彩两种。
 
陶器表面还出现了最早的装饰艺术。条带纹、太阳纹、数卦纹…你可以大胆发挥想象,猜猜看这些神秘符号的含义?
 
太阳纹等
 
“田”字纹
 
彩陶是上山文化农业文明的体现。
 
正是在聚落定居、稻作生产稳定的条件下,上山人创造了这些带有艺术风格的生活用品。那一抹红,热烈、勇敢、激荡,这也是我们华夏民族最骄傲的底色

 


这里,朵朵还推荐你,从这些纪录片和图书出发,了解我们餐桌上的历史。

📺

后台回复“稻米”,获取纪录片资源


-1-

《稻米之路》

一粒米的世界史


 

朵朵推荐:这部纪录片记载了稻米从野生到驯服,从远古到现代、从中国到亚洲的变迁之路,这不仅仅是稻米的进化,也是人类文明的进化,更是一段不可泯灭的历史。
 

-2-

《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》

在千年文明的回望中,体味植物力量

 

朵朵推荐:纪录片讲述了野生稻被驯化为水稻,又如何成人类的口粮,除了水资源丰富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相得益彰,西南山区的人们用智慧为水稻开辟了新家园,中国工程史上的又一大壮举诞生了——梯田。山有高,水有多高,梯田有多高!
  

-3-

《用七十万年煮好饭》

学习人类获取食物的历史

 
朵朵推荐:这是果壳《生活习惯简史》系列中的一本,涉及的科学知识包括:小麦从粒食到粉食、从烤制到蒸食、从不发酵到发酵的变迁,餐具从陶器到青铜器、再到瓷器的变迁,早期植物学研究等。其中穿插《左传》中“染 指”等历史典故。 

  

-4-

《餐桌上的历程》

穿越时空看文明

 

朵朵推荐:民以食为天,从远古人类发明火,便吃到了熟食。智慧的中国先民发明钻木取火、发明各种陶器;古人盛大的宴会、皇帝的豪华一餐;古人如何制盐、如何酿酒、如何吃茶、如何储存食物等等,你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。

  

-5-

《儿童历史百科绘本》

讲讲我们祖先的餐桌

 

朵朵推荐:这是国博推出的儿童绘本,带领孩子认识自己的祖先、过去,明了中国人在世界版图上的地位,加深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认识,以民族的自信面向未来的世界。这本书是其中的第6册,讲述中华民族悠久而丰富的饮食文化。

  

推荐阅读



关注公众号
和娃去博物馆,不懂找我~
回复见面礼获取博物馆攻略 / 主题纪录片


为上山文化点在看↓↓↓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